您现在的位置是:网站首页> 编程资料编程资料

360度邢明:天涯“股神”一元钱进军创业板_站长故事_网站运营_

2023-04-30 638人已围观

简介 360度邢明:天涯“股神”一元钱进军创业板_站长故事_网站运营_

 9月初传出,天涯社区第二轮融资接近尾声,创办人CEO邢明表示,这也将是天涯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。

  或者许多人有简单致富的思路:有一份稳定的公务员的工作,业余时间炒股,获得收益后投资一个不需要多少精力维护的网站,网站又获得了风险投资,最后上了市,然后就出现在财经类杂志的封面了。那么天涯的发展遵循这一轨迹,而邢明似乎已经离目标很近。

  “股神”

  邢明,出生于1968年,正好到了不惑之年。

  1987年进入中山大学就读于中文系。成立于1924年的中山大学,最初时的校名是国立广东大学。当时孙中山倡议在广东设立两所学校,即黄埔军校和广东大学。其校训词为孙中山所提写的“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、笃行”。其来源是《中庸》中的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

  大学期间,邢明阅读李泽厚的《批判哲学的批判》,思考诸如“人为什么活着”之类的。三、四年级时担任学生会主办校刊《康乐之窗》的主编。除此之外,邢明还会弹吉他,不过天赋看来一般,在学校组织的比赛中得过三等奖。

  1991年,大学毕业之后,邢明成为一名普通的公务员,进入了海南省政府信息中心工作。这一机构的职能是收集信息,同时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政府、企业服务。1991年,当时13岁的伏明霞成为最年轻的世界冠军。与此同时,股市也逐渐开始融入中国人的生活。

  1992年春天,上海、深圳股市爆热,很快就有了新的致富段子:“万元不算富,十万才起步,百万是小户,千万算大户。”邢明应该在这一阶段参与到了股市中。

  2008年5月《南方周末》刊载《政策灯火照耀下的“股神”》一文,其中描述,邢明在随后而来的1993年到1995年的熊市中,损失不小,以至“险些被淘汰出局”。不过在捱过这一段时期之后,他开始大赚。

  1996年,邢明买了一辆本田雅阁,随后发现比单位领导座车档次更高,为此还尴尬了好一阵子。当然,那个时候邢明已经从散户大厅晋升为入驻大户室,当时大户室的标准是50万元的资金量。

  除去股市之外,1995年,邢明参与了信息中心软件系统建设,他事后回忆,“在1995、1996年有幸接触互联网,成为中国第一代网民。”

  邢明的文科背景出身,无疑使他在信息中心的工作更偏向于“内容”。从简介上看,邢明是《特区信息报》的总编辑,从查询到的资料看,这份报纸现在由海南信息协会主办和出版。以及海南公共信息网络在线服务公司总经理。这与互联网逐渐转向服务与媒体化的趋势一致。

  1999年,邢明的两个先人一步的人生体验开始交叉起来。在接受《财富故事》采访时他回忆:我在股市上赚了些钱,其中有一次是1999年互联网高潮时的海虹控股,我31元买入,84元抛出。“我对互联网有感觉所以会买它。”那一时期,几只海南本地股让他获利丰厚,普遍的说法是,账户从几十万元到突破了两千万。

  之后的人生选择,应该是比较自然,他在信息中心工作了很长时间,对互联网有自己的认识并不奇怪,加上有了一些资金,顺应当时的潮流,邢明创办了海南天涯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,有媒体后来披露,邢明最初占72.5%的股份。《政策灯火照耀下的“股神”》一文的解读是:经历了股市的起伏之后,邢明开始考虑脱离股市人生轮回的宿命。

  “天涯”

  股市和互联网具有天然的契合性,邢明回忆:当时的天涯,最初仅仅是个股票论坛,之后增设了两个栏目:天涯杂谈,电脑技术论坛。
不过,这却不是最初创办天涯在线的基础,公司主要运营的是海南省的地方门户,即海南在线。“这可能是全国惟一的一个省级门户网站,由一个民营企业在做的一个平台。”天涯论坛只是海南在线的一个栏目。很长一段时间,这个论坛只有两三个人在维护。

  2007年7月在接受一门户网站访谈的时候,邢明总结:因为我们没有过早地去对社区进行商业化,反而保持了它一个非常自然的发展状态。

  其实在最初的时候,互联网用户规模有限,熟练到可以参与论坛的用户规模更是有限,因此少数论坛参与者的偏好,部分决定了论坛的前景。邢明回忆,天涯最早一批网友来自于四通利方聊天室。天涯虽然地处海南,但一开始就是全国性的。他强调早期上网的用户素质较高,这就形成了天涯的品质。随着,用户之间建立联系,粘性产生了,用户变得难以离开天涯。

  之后,天涯就提出“网上安家”的概念,并扩容改名为“天涯虚拟社区”。

  2000年,网络股泡沫破灭,这个时候,邢明大概自己已经喜欢上了这个论坛,他本人在天涯的ID是968,加上低廉的维护成本,虽然有关商业模式之类的还无从谈起,但是邢明决定“不动它”……

  回过头来,2004年对天涯的发展是里程碑式的一年。当年天涯论坛一个帖子《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》,讲述了华中农业大学学生徐本禹放弃读研,到贵州山区的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做义务乡村教师的故事。引发热议,此事被CCTV关注,之后徐本禹当选为2004年度“感动中国”人物。

  同一时期的“芙蓉姐姐”,虽然发端水木清华网站,但是在天涯论坛获得广泛的知名度。这里的关键在于,传统媒体开始利用网络来挖掘一些热点,而传统媒体的关注,又提升了论坛的关注度和一部分人参与的愿望。

  最初的时候,社区没有被业内所重视,随后网络股寒冬消退,Web2.0概念开始为各方所接受,社区的价值被重新认识。邢明事后回忆:2004年有一次评比,把天涯社区在所有的社区里边综合排名第一,叫最具投资价值。

  2005年,天涯完成了第一轮融资,投资者包括了联想集团、清科集团以及战略投资者Google,其中Google拥有不到10%的股份,也没有进入天涯社区的董事会。具体数额说法不一,事后,邢明在接受《新京报》采访时称,“总计不到1000万美元,约占公司股权的30%,以联想投资为主。”

  此后,邢明在面对媒体时说:互联网整个的从业者,想象力还没有释放出来。在这样一个阶段,很多互联网老企业也好,新企业也好,对互联网一些颠覆性的作用还是认识不足。

  广告的困惑

  获得外部资源之后,随之而来的问题是,更急迫的商业化要求。

  根据2008年5月的相关新闻稿:天涯社区注册用户近2000万,拥有数百万高忠诚度、高质量用户群所产生的超强人气。广告似乎是最显而易见的。

  但是一直以来社区吸引广告都较为有限。2007年7月,邢明在接受网站访谈时,在谈及广告这一话题时说:社区广告该怎么做,我们也看到我们的很多同行,做社区的同行,大家也在做广告。但是很多走到了传统门户这样一种广告模式,显然是走不通的。

  目前门户的广告收入主要来源于:房地产、IT、汽车、财经、以及快速消费品。当然,就快速消费品厂商来说,电视仍然是最重要的推广途径。总的来说,与虚拟社区的重合性不是很高。

  其实就互联网从业人员来说,广告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,熟悉广告的人才仍然有限。作为广告客户来说,特定人群的覆盖是重要的,过去两年,分众传媒的楼宇电视联播规模迅速增长,就收入来说,已经成为仅次于CCTV的国内第二大媒体。一方面,经过连续并购之后,已经有较高的覆盖,另一方面,受众的指向较为明确。
 从广告主的角度来说,特定指向的媒体覆盖是产品推广的一部分,覆盖全国,或者特定城市,也有与之对应的预算。但是同覆盖无关,仅仅是流量,一些受众的关注,这个问题就变得复杂。

  这使得广告客户在操作上变得非常繁琐,它需要选择众多的网络媒体,同时受众可能是相互重合的。当然,企业需要外界关注,需要作品牌渗透,但是这一性质的广告投放预算相应就小得多。

  门户网站因为被认为有较高的覆盖率,所以获得广告收入份额的相当部分。但是,比如说娱乐性质的网站,只是能偶尔获得一些广告。而网络广告联盟之类的模式,通常提供流量的内容网站,其价值都难以充分实现。

  2007年7月5日天涯对外宣布,推出“推荐话题”广告服务(Adtopic),其说明是:以企业微社区门户天涯品牌家园为载体,采用“技术匹配+人工优化”, 实施精准分类、分众传播。其实是借鉴了Adsense广告计划。当然,这仍然需要时间检验。

  邢明强调基于人文的天涯有独特优势:如果是一个汽车社区,只能投汽车的广告,想变成一个综合性大社区,难度是非常大的。但是人在一个社区里生活的时候,它的需求不仅仅是去讨论汽车,它也可能有娱乐的需求。他甚至认为,“千橡可能走的一个误区是多品牌、多社区的一种模式,把人群做散了。”

  社区性网站结合广告的时候,存在其特殊的问题,即用户可能不愿意成为广告的“宿主”。传统上,摆放在社区性网站上的广告点击率比较低。邢明认为,“你不能够去破坏用户的体验。这里边其实可以找到既不破坏用户体验、网友体验的一种广告模式。”

  这个时期,按照邢明的说法,天涯已经是一个两岸四地的公司了。在北京成立了运营中心,部分技术、产品的研发包括互动媒体放在广州,海南则是总部,另外还是一个服务的中心。员工人数已经达到300人。至于利润,邢明表示,“我们已经连续两年盈利了,2005年、2006年都有盈利。一两百万。”

  事实上,天涯还运营海南旅游网这一垂直网站,邢明将其定位为旅游电子商务。他强调,这个电子商务肯定不会类似于携程和Elong的模式,还是社区为内核的模式。

  邢明总结天涯的商业化:新的互联网公司的成本比以往的互联网的成本要低一点,实际上利用的是一种海量用户的创造力在创造价值,跟以往的模式有所不同,所以成本会更低,利润会更高,无非是你如何找到社区的商业模式,这是非常关键的。

  顺便一说的是,邢明是长江商学院第十期EMBA学员,这一期有184名来自商界、文化界的学员。

  2008年5月校刊《长江》专访了邢明,文中归纳:保护现有社区生态,是天涯线上广告的一切宗旨。定位于不同讨论区的分众广告精准匹配性都非常强。但这些广告又不会占据网友讨论的公众场所,不能破坏客户的体验……如果说web 2.0的特点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,那么企业进驻虚拟社区正是天涯向web 3.0迈出的第一步。

  关键的1元钱

  2008年4月,人们发现,注册天涯论坛后,弹出一个新界面:您的天涯账号已经建立,但还没有经过“诚信认证”,只能浏览,不能使用发帖、回帖等其他功能。

  需要用手机认证后才可以发帖,并且要扣除一元钱。

  天涯对外的说法是,少数网民恶意注册账号,甚至谩骂骚扰他人,或是将天涯社区当成了一个发布免费广告的地方,某些人还发布非法信息。社区进行诚信认证收费目的是为了提高门槛,净化天涯虚拟网络社区的环境。
 从广告主的角度来说,特定指向的媒体覆盖是产品推广的一部分,覆盖全国,或者特定城市,也有与之对应的预算。但是同覆盖无关,仅仅是流量,一些受众的关注,这个问题就变得复杂。

  这使得广告客户在操作上变得非常繁琐,它需要选择众多的网络媒体,同时受众可能是相互重合的。当然,企业需要外界关注,需要作品牌渗透,但是这一性质的广告投放预算相应就小得多。

  门户网站因为被认为有较高的覆盖率,所以获得广告收入份额的相当部分。但是,比如说娱乐性质的网站,只是能偶尔获得一些广告。而网络广告联盟之类的模式,通常提供流量的内容网站,其价值都难以充分实现。

  2007年7月5日天涯对外宣布,推出“推荐话题”广告服务(Adtopic),其说明是:以企业微社区门户天涯品牌家园为载体,采用“技术匹配+人工优化”, 实施精准分类、分众传播。其实是借鉴了Adsense广告计划。当然,这仍然需要时间检验。

  邢明强调基于人文的天涯有独特优势:如果是一个汽车社区,只能投汽车的广告,想变成一个综合性大社区,难度是非常大的。但是人在一个社区里生活的时候,它的需求不仅仅是去讨论汽车,它也可能有娱乐的需求。他甚至认为,“千橡可能走的一个误区是多品牌、多社区的一种模式,把人群做散了。”

  社区性网站结合广告的时候,存在其特殊的问题,即用户可能不愿意成为广告的“宿主”。传统上,摆放在社区性网站上的广告点击率比较低。邢明认为,“你不能够去破坏用户的体验。这里边其实可以找到既不破坏用户体验、网友体验的一种广告模式。”

  这个时期,按照邢明的说法,天涯已经是一个两岸四地的公司了。在北京成立了运营中心,部分技术、产品的研发包括互动媒体放在广州,海南则是总部,另外还是一个服务的中心。员工人数已经达到300人。至于利润,邢明表示,“我们已经连续两年盈利了,2005年、2006年都有盈利。一两百万。”

  事实上,天涯还运营海南旅游网这一垂直网站,邢明将其定位为旅游电子商务。他强调,这个电子商务肯定不会类似于携程和Elong的模式,还是社区为内核的模式。

  邢明总结天涯的商业化:新的互联网公司的成本比以往的互联网的成本要低一点,实际上利用的是一种海量用户的创造力在创造价值,跟以往的模式有所不同,所以成本会更低,利润会更高,无非是你如何找到社区的商业模式,这是非常关键的。

  顺便一说的是,邢明是长江商学院第十期EMBA学员,这一期有184名来自商界、文化界的学员。

  2008年5月校刊《长江》专访了邢明,文中归纳:保护现有社区生态,是天涯线上广告的一切宗旨。定位于不同讨论区的分众广告精准匹配性都非常强。但这些广告又不会占据网友讨论的公众场所,不能破坏客户的体验……如果说web 2.0的特点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,那么企业进驻虚拟社区正是天涯向web 3.0迈出的第一步。

  关键的1元钱

  2008年4月,人们发现,注册天涯论坛后,弹出一个新界面:您的天涯账号已经建立,但还没有经过“诚信认证”,只能浏览,不能使用发帖、回帖等其他功能。

  需要用手机认证后才可以发帖,并且要扣除一元钱。

  天涯对外的说法是,少数网民恶意注册账号,甚至谩骂骚扰他人,或是将天涯社区当成了一个发布免费广告的地方,某些人还发布非法信息。社区进行诚信认证收费目的是为了提高门槛,净化天涯虚拟网络社区的环境。
 但是这1元钱却引发了网友热议和媒体关注。众多媒体采访了用户,随后表达一个意愿,这1元钱并不重要,但是导致了心理不适,同国内互联网服务一贯以来的免费相悖。

  事后邢明在接受一网站采访时表态:这1元是由运营商代收的通道成本费,因为用户注册提供手机通道其实是需要成本的,天涯只是收回这部分的成本。再说,收1元的注册费用也不能为天涯带来多大的营收。

  同时邢明也表示,“的确没想到网友会出现过激的反应”。但也可能是表述上有问题,让网友产生误解。这个费用或者不应该称“诚信
-六神源码网